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20140626 澎湖 漁翁島燈塔 (顏銘宏)



漁翁島燈塔座落於西嶼西南端的高地上,屬西嶼鄉外垵村。西嶼全島面積17.8380平方公里,海拔高約52公尺,與澎湖本島及白沙島三島鼎足而立,是澎湖群島的三大島嶼之一。
漁翁島即為西嶼,其名稱之區別在於葡萄牙人首先以葡萄文「漁翁島」標示於航海圖上,之後荷蘭與日本等軍事地圖皆沿用翻譯成漁翁島;而先民自古以來即稱為「西嶼」或「西嶼頭」,歷經清領、日治行政區劃,皆以西嶼為名,因西嶼位於澎湖本島之西,大陸閩浙沿海先民航行途經澎湖即以「西嶼頭」為航程辨識的指標。 燈塔始建於1778年,最初為七級石塔,名為「西嶼塔燈」,至1875年改建為西洋式構造,命名為「漁翁島燈塔」,如今所見。近年登錄為古蹟時,順應鄉民建議,正名為「西嶼燈塔」。燈塔立於花崗岩台基上,底部直徑約2.5公尺,塔身向上微微內收,塔頂與塔身高度的比例約為1:2。塔內有螺旋鐵板樓梯,上層為圓拱型鑄鐵燈罩及風標。塔身外側離地面6.3公尺高的地方,則有鐵管欄杆圍成的鑄鐵工作平台,塔高11公尺,燈高60.7公尺。
燈塔旁的洋樓,是以石塊砌築,內分上下兩層,屋頂採低緩四向屋坡作法,屋簷水平線腳突出於入口的小玄關,百葉窗為法式造型,顯示出其濃厚的歐式建築風格。漁翁島燈塔設有霧笛、三座清朝中葉所設的鐵鑄霧炮,並留存早期使用的石葫蘆煙墩。由燈塔園區俯視海景,有機會觀賞到著名的西嶼急流,名為「西流」。澎湖6大急流「一磽、二吼、三西流、四鵝豆、五潭門、六東吉」其中的「西流」就位於外垵「西嶼燈塔」下的南方海域。每到臨近乾潮、開始潮前40鐘(俗稱返流),海面即出現整排月眉湧浪,長約100~200公尺,持續4~5小時,直到滿潮前2小時左右才停止。每逢秋季大潮時更是蔚為奇觀。
<文http://www.penghu-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3003940>

20140626 澎湖 果葉日出 (黃晧堃)

《圖:黃晧堃》

20140626 澎湖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 (顏銘宏)



日治時期為聯絡馬公與西嶼間的海上交通,在大菓葉海邊闢建碼頭,挖取石塊泥土時意外地發掘了這片埋於土中,沈睡千年的壯麗柱狀玄武岩,可謂澎湖本島容易親近的柱狀玄武岩。

 <文http://www.penghu-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3004301>

20140626 澎湖 蛇頭山 (顏銘宏)


位於風櫃半島頂端,1622年荷蘭人因貿易需要,入侵後建了全臺第一座西式城堡,爾後各時期皆有槍砲堡壘之修建,迄今仍留有法軍陣亡將士紀念碑及許多軍事遺跡。
<文http://www.penghu-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3004308>

20140626 澎湖 龍門後灣沙灘 (黃晧堃)




在湖西鄉所介紹的幾處沙灘,包括裡正角日軍登陸紀念碑海灘、青螺海灘、以及這裡要提到的龍門後灣沙灘,都是因為尚未開發成遊憩景點,或旅遊業者因路線搭配的考量未加行銷,使得這幾處沙灘得以保持較為自然原始的風貌,也更接近站長兒時記憶中的澎湖海灘風貌。期待站友來到這些沙灘時,能拋去走馬看花的遊客心態,放緩腳步,放鬆心境,把自己當作這座島嶼的主人,去感受這些原始海灘的韻味。
後灣海灘位在湖西鄉東岸海邊,剛好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夾在龍門、菓葉兩村中間的草原地帶,平時鮮少有當地人駐足,更遑論遊客的蹤跡。因此大部分時間沙灘是空曠而寧靜,據說有人因此在這裡裸泳!只有夏日黃昏時刻,會有菓葉村內的小孩三三兩兩於海灘上戲水。
此海域淺平,沙灘上層為珊瑚碎屑,靠近海潮線的地方為比較細緻的貝殼沙,整片沙灘綿延成灣狀,屬於瘦長型的海灘。海灘朝東,所以常有台灣西岸漂來的浮木跟廢棄物,使得海灘看起來有點凌亂,但更證明了它的原始與寧靜。
這裡的海底是澎湖與台灣間電纜拉線的出海處,正東而去便是嘉義,站友如果有到湖西遊玩,不妨在下午四點過後來到龍門後灣海灘感受另類粗獷美的海灘風貌。
《文:沿著菊島旅行》

20140626 澎湖 鎖港南北石塔 (顏銘宏)

 
澎湖群島冬天季風強勁,先民所留之諺語中:「鎖港飛(吹)了沙,豬母水(今山水里)堆了灣」,原鎖港有一小丘,冬季時海沙常被強風吹往南邊山水里的海岸線,形成一處沙灘。故先民於鎖港築塔有鎮風止煞之意,又鎖港四周無高山屏障,先民建雙塔於出海要衝,也做為居民海上漁捕時辨識方位的指標。雙塔高度相仿,高約14公尺,塔頂各安置一玄武岩石碑,同時因里民信奉北極殿真武大帝及坤元寺觀音佛祖,故塔頂分別立有二座廟寺的鎮塔石符令。 

20140626 澎湖 菜園休閒漁業區 (顏銘宏)

清代開墾初期,因地勢較低,水源豐沛且土壤肥沃,得以栽種一畝畝的綠色田園,因此以「菜園」命名。菜園位於馬公的東南方,緊臨青灣與測天島間的內灣,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經過人為開發後已成為多元化的生態園區,包含養殖漁業、溼地生態、珊瑚淺坪等。
菜園漁港最大的產業特色是達60公頃面積的養殖漁業-牡蠣和近海箱網養殖,並已結合休閒觀光,發展出烤生蚵、餵海鱺等活動,讓遊客在海上體驗餵魚的樂趣,品嚐美味海鮮。
玩家秘笈:
菜園休閒漁業區內有海上箱網養殖平台,開放給遊客前往垂釣跟餵魚,體驗澎湖漁民獨特的養殖方式,也享受跟魚群近距離接觸的樂趣。活動內容有牡蠣、箱網養殖生態解說,餵魚秀、海鱺/石斑/鯛魚拉力賽、趣鬥花枝或小管、餵食魟魚,無限量品嚐碳烤鮮蚵、海鮮粥或蚵仔麵線,菜園內灣活動安全性高(以業者現場公告為基準) 

20140626 澎湖 北寮奎壁山 (黃晧堃)





近年來北寮奎壁山踏浪成為湖西繼隘門沙灘後知名度最高的旅遊景點。奎壁山地名的由來:當你從海上遠眺北寮海岸時,發現山壁走極似一隻趴臥於海上的巨龜,因此先民稱此地為「龜壁山」,後經行政區劃分取諧音定名為奎壁山。北寮奎壁的「奎壁聯輝」是澎湖八景之一:以前只要月圓的晚上,奎壁山以東海面上布滿小島與漁火,加以月色映照,美景宛如天上繁星閃爍,故有奎壁聯輝的雅稱。然而現在海上布滿漁火的美景已不可得,奎壁山主要吸引遊客的是踏浪步道。
奎壁山海域有兩條步道分別通達赤嶼(可欣賞火山岩脈、火山口、橄欖石玄武岩、海蝕溝等)、左方步道銜接蕃沙仔尾,退潮時三處構成終年不涸的潮間潭(『大潭窟』,這些海域都是北寮村民活動的區域,其中遊客比較知道的是赤嶼踏浪)。
赤嶼至奎壁山海岸的潮間帶在漲潮時整片淹沒水中,退潮後會裸露出一條S型的玄武岩步道,步道兩側地勢比較低仍會有積水,步道蜿蜒至赤嶼,站在岸邊觀賞彷彿是摩西出埃及所劈開的紅海步道,光看這景致就十分迷人。
《文:沿著菊島旅行》

20140626 澎湖 生活博物館 (顏銘宏)

 
 
2010年正式開館營運,是臺灣第一座城市博物館,全館展示以真實的標本文物、文獻、圖片、生態造景、縮景模型及身歷其境的聲光多媒體交替運用,使展示內容更加生活化。 
 

20140626 澎湖 順承門 (顏銘宏)

 
媽宮城又稱為「澎湖城」、「光緒城」。為臺灣最晚的官建城池。清法戰役時澎湖輕易的被法軍攻陷,和議後臺灣巡撫劉銘傳與閩浙總督楊昌濬會籌防務,認為澎湖有建軍事防禦功能城池之必要,遂由當時澎湖總兵吳宏洛監造,於光緒15年(1889)竣工。媽宮城設有六門,朝陽門(東門,已拆除)、即敍門(小南門,已拆除)、拱辰門(北門,已拆除)、迎薰門(南門,已拆除),大西門(今中興門)及順承門為現今僅存的媽宮城遺址(國定古蹟),若想要眺望馬公港的美景,登上順承門的敵樓是不錯的選擇哦! 
 

20140626 澎湖 施公祠 (顏銘宏)

 
 
施公祠原稱施將軍廟,按<施將軍廟碑記>,可確證此廟係施琅平臺封靖海候後所建之生祠,最遲不會晚於康熙35年(1696)。道光年間加祀海璮殉職之官兵,故不專稱將軍廟,而改稱施公祠。
  日治後,廟址(媽宮澳東街、今署立澎湖醫院處)於大正3年(1914)被徵用,闢為醫院院舍,故與海壇館一同遷建於中央街今址,神像初置於海壇標兵之伙房供祭祀,復由施琅部屬之後代項秀明於是年重建。目前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公告為縣(巿)定古蹟。

<文http://www.penghu-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3004385>

20140626 澎湖 觀音亭落日 (黃晧堃)

《圖:黃晧堃》

20140626 澎湖 萬軍井 (顏銘宏)



施公祠外側右前方,有一井,原名媽宮大井,因有施琅禱於天后而得湧泉之傳說,又稱施將軍井、施井,以井水豐沛可供應萬軍飲用,也有師泉井、萬軍井的說法。目前依文化資產法公告為縣(巿)定古蹟。 
 

20140626 澎湖 澎湖開拓館 (黃晧堃)

《圖:沿著菊島旅行》

澎湖開拓館為日本昭和時期產物,與澎湖縣政府為同一時期建造之官署建築,距今九十年歷史,早期做為日本澎湖廳長官宿舍,國民政府時期則延續做為澎湖縣縣長官邸,至民國81年主體建築已經十分老舊,澎湖縣政府於是進行活化規劃與維修,將之轉換為澎湖歷史展示空間,成為民眾與遊客認識澎湖歷史及休憩的公共空間。
澎湖開拓館為典型和洋混合式的建築工法,如募府將軍帽的斜頂,充滿日式風的拉門,巴洛克風的窗子,深具異國情調。內部展示包括澎湖聚落介紹、先民古物展覽、媽宮古城介紹、澎湖歷史重要戰役介紹、澎湖歷史書冊典藏等等。除了透過實物展示外,亦以現代設備的多媒體聲光效果呈現,揉合傳統與現代。
澎湖開拓館庭院鋪設碎石紅磚,栽植草木,擺設黑架鏡面的桌椅提供遊客與現民散步或休息。


並有一小室展出澎湖古童玩,帶領民眾回到童年記憶,搖想澎湖當年。
《文:沿著菊島旅行》


附上幾張在此地取景做的人像拍攝





20140626 澎湖 中央街 (顏銘宏)

    <圖http://www.vrwalker.net/tw/scenery_view.php?tbname=scenerys&serno=95>

        中央街的習稱「街內」、「下街」,是澎湖最早形成的商業聚落,有十數條巷弄穿插其間,目前街內的建築,乃是依據明、清時代遺留的街貌修建而成,多處古蹟座落其中,著名的施公祠、萬軍井以及光緒元年建立的水仙宮,都位於中央街,「台廈郊」商會也在此成立,會館由先前的天后宮後進,遷入水仙宮。
         中央街的建築形式多為長條街屋,房子裡頭分別作生意場所、住家使用;窄小的巷弄,神秘、韻味兼具,有一寬僅2尺的窄巷,僅容一人通行。
        日治時期,中央街更成為商業中心,主要繁榮的商業區域為「七街一市」,分別為大井頭街、倉前街、右營橫街、右營直街、渡頭街、海邊街、左營街、魚菜市集,熱鬧活絡,規模頗具。直到光復後,馬公市街道重新劃分後,商業區逐漸增加,貿易區域也逐漸分散開來。
         都市計畫的開發,對中央街的完整形成威脅,澎湖縣政府在民國80年委託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開始進行中央街保存維護計畫之研究工作,促成了中央街居民正式成立「澎湖第一街振興協會」注入活力。澎湖縣政府接續,擬定「中央街文化風貌特定專用區計畫」並劃定「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獎勵範圍,於90年起,鼓勵居民配合維護歷史古樸風貌辦理整建工作,因此得以保存原始風貌。
 
 

20140626 澎湖 馬公市中正路商圈 (黃晧堃)




中正路是澎湖最熱鬧的一條商街,中正路對於澎湖人的意義就好比早期的西門町或現在的信義商業區對於台北人的意義相同,代表著是繁榮、商業化和富裕。
小時候每次爺爺要帶我下馬公,彷彿就是辦喜事趕廟會一般的雀躍,一年也不過幾次的機會可以到市區去逛街,中正路這不過短短兩百來公尺距離的街道,踏走千遍也不覺得累。
不管是精品、飲食、娛樂,當年幾乎這些代表著現代生活感的消費都集中在中正路。這幾年中正路的繁華有增無減,但是街容早已改變,除了鋪設了觀光步道跟點起了藝術燈以外,站長小時候熟悉的店家也都一一被進駐的連鎖商店所擊潰,以前澎湖的小百貨公司飛行船消失,就連堅守戰線的大拇指超市也終究敵不過7-11的進逼,於是中正路成了連鎖店的帝國,這樣的繁華提升了消費便利性,但站長一直覺得失去得更多,失去了一條有著澎湖記憶跟特色的鬧街,失去了屬於可以區別和其他都市鬧區特質的支柱,這樣的中正街台灣商圈化,是福或是禍實在難料!
《文:沿著菊島旅行》

20140626 七美畢旅之畢業快樂 (黃婉玲)







 謝謝我的同學們  這麼愛澎湖
願意留下來讀完4年的書~~
最後
祝畢業快樂 珍重再見!

20140626 鳥嶼 (黃婉玲)

鳥嶼村位於白沙鄉東北方,為一傳統典型漁村,居民早期以捕撈丁箱賴以維生。鳥嶼古地名由來因昔日鳥嶼海鳥群聚而得名,可惜時至今日,鳥嶼以鮮少有大規模燕鷗棲息,故澎湖有句歇後語便這麼戲謔:「鳥嶼無鳥、貓嶼無貓、尖嶼不尖。」

鳥嶼海岸線綿延約2.5公里,總面積達26公頃,聚落聚集於漁港四周,山坡上為旱田,鳥嶼最著名的景觀為島上的玄武沿海岸地形。鳥嶼玄武岩海岸地勢高聳壯觀,加上面朝東北方,長期受東北季風拍打海浪的風蝕與海蝕作用激烈,使得沿岸地形發達也景觀豐富。

鳥嶼島上有一燈塔引導澎湖冬北方海域航行船隻,該高點為澎湖北海地區最高的海拔位置,從此處遠眺北、東海諸島,視野遼闊心曠神怡。











20140626 桶盤嶼 (黃婉玲)

桶盤嶼因形似倒蓋的水桶圓盤而得名。島上的柱狀玄武岩直聳入海,就如希臘 羅馬神殿的石柱,壯麗而優美。在西南海岸,有一個同心圓形狀的平台──蓮花 座,猶如水面層層漾開的漣漪,隨著潮水的漲退,時而露出海面,時而淹沒在海裡,是極特殊的地形景觀。







20140626 望安嶼 (黃婉玲)

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

這座保育中心外觀是以海龜作為設計創意發想的元素,造型充滿了現代感。而館內有6個展示區,除了帶領遊客認識澎湖南海遊憩系統豐富的生態資源,也傳達生態保育的觀念,了解綠蠵龜保育的重要性。

鴛鴦窟
鴛鴦窟是一處東西走向的河谷,隔海與形似馬鞍的馬鞍山相對。此處因地形隱密,日治時代曾是海軍自殺小艇基地,現今隱藏小艇的洞穴多已坍塌,不過部分遺跡仍依稀可見。

天台山
天台山是望安的最高點,登頂可遠眺鄰近諸島,以及壯闊的海蝕洞地形。傍晚的夕照景色相當優美,過去是澎湖八景之一。山頂上的仙跡岩,傳說是仙人呂洞賓留下的足印,增添了許多有趣的想像空間。


網垵口沙灘
網垵口過去是人聲鼎沸的傳統漁場,不過現在已無船隻停泊,顯得相當寧靜。這個天然的月牙形沙灘是由貝殼沙組成,潔白細緻。這裡亦是綠蠵龜洄游上岸產卵的棲地,已劃設為綠蠵龜產卵棲地保護區。

中社(花宅)古厝
花宅古厝是典型的漢人聚落,其閩南式的三合院建築多以(石老)(石古)石、花磚為主要建材,並有許多精緻的雕花紋飾。雖然其中許多建物已受損,但整個聚落形態卻仍很完整,已經行政院文建會登錄公告為「重要聚落」。

20140626 虎井嶼 (黃婉玲)

虎井嶼是一座標準的陸連島,島上由東西兩大陸塊組成,當地俗稱東山與西山。西山的玄武岩為節柱狀,猶如積木般塊塊相疊,由於就位在路旁,遊客可以就近感受它壯闊的氣勢。位在西山的觀音公園,有一尊高達4公尺的漢和白玉觀音,其形象非常生動,若坐船從海上來,遠遠的就可以望見這尊觀音。


十八羅漢

20140626 花嶼 (黃婉玲)

這裡是澎湖最西端的島嶼,同時也是台灣的極西,與組成澎湖群島的玄武岩不同,是古老的安山岩質所構成,地質年代約在六千萬年前,與中國大陸的地質較為接近,受到海蝕與風化作用,曲折的海岸,巨大的海蝕溝,與嶙峋巨石都是見證。



20140626 員貝嶼 (黃婉玲)

由於島上的玄武岩受到海浪的沖激,產生各式不同的地景型態,因此在當地居民的想像空間裡,『筆、墨、紙、硯』文房四寶的美名於焉出現,『百褶裙』更是著名的風景點,呈裙狀的柱狀節理也正述說著,當初形成的地質歷史,期待大家一探究竟。

20140626 目斗嶼 (黃婉玲)

這裡是澎湖群島最北端的島嶼,在附近的海域,隱藏有許多暗礁,為了守護在附近航行的船隻安全,於是在島上建造了曾是遠東最高的鑄鐵燈塔,以有百年歷史。從空中俯瞰:裙礁、石滬、碼頭、燈塔、岩石,真是完美的構圖。